详情

解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:“千万工程”经验学什么?怎么学?

2月3日,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》发布,2月4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,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、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介绍,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2个指导“三农”工作的一号文件,充分体现了“三农”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,为广大农民群众送去了新年的政策“大礼包”。




两个确保、三个提升、两个强化


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鲜明、脉络清晰,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为引领,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“三农”工作进行系统部署,明确乡村振兴抓什么、怎么抓。韩文秀表示,文件的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“两个确保、三个提升、两个强化”。


“两个确保”,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。“三个提升”,就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、提升乡村建设水平、提升乡村治理水平。“两个强化”,就是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、强化农民增收举措。


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学习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推进乡村全面振兴,对于“千万工程”经验学什么?韩文秀表示,重在学习运用蕴含其中的理念方法。比如,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,稳扎稳打、久久为功;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从农民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;坚持系统观念,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和建设;坚持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,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;坚持党建引领、大抓基层,不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,等等。这些发展理念、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,既有价值取向,又有方法实招,是“千万工程”的精髓要义,各地都可以学习借鉴。


而“千万工程”经验怎么学?韩文秀说,关键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。因为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,各地的自然条件、风土人情、发展水平、工作基础各不相同,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不能照猫画虎,不能脱离实际搞“一刀切”。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,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,找准抓什么,明确怎么抓,因地制宜,循序渐进,创造性开展工作,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,不断取得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果,让农民群众有更加充实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
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


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“两个确保”,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,中央财办副主任、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介绍,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,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,达到13908.2亿斤,比上年增加177.6亿斤,粮食供应充足、库存充实,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
祝卫东说,同时也要看到,我国粮食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,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,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统筹粮食生产、流通、消费,打出了政策“组合拳”。文件把抓好粮食生产保供作为重点,明确了稳面积、增单产的主攻方向,提出了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的任务目标。


一是稳定播种面积。关键是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。围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,重点从价格、补贴、保险等方面强化政策举措。价格上,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,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,防止谷贱伤农。补贴上,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、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、稻谷补贴政策,优化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,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,提高补贴效能。保险上,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,实现三大主粮保险全国覆盖、大豆保险有序扩面。通过这一揽子政策措施,让农民种粮有钱挣、能得利。


二是主攻单产提升。我国耕地稀缺,扩大耕作面积空间有限,潜力主要在提单产。文件明确,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,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,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。重点是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。


三是拓展食物来源。肉蛋奶、果菜鱼,都是高品质生活的必需品,解决吃饭问题,必须树立大农业观、大食物观。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,面向整个国土空间资源要食物,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,让全国人民吃得饱、吃得丰富、吃得健康。


四是强化节粮减损。节粮减损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增产增供。文件强调,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,弘扬节约光荣风尚,提倡健康饮食,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,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。